1)137、平康_大唐里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以长安的城建规模,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,左右分置长安、万年两县。南北纵向十一街,横向十四街,将整个长安城划成棋盘状的一百一十个坊市。

  皇宫城墙外的东南角,南临太子东宫,是平康坊所在。

  平康坊誉为长安第一坊,南北长三百五十步,东西宽六百五十步。东南西北各开坊门,四门以道路直连互通,在坊内形成一个十字大街。十字街南有菩提寺,十字街北有阳化寺、万安观。

  长安城夜间宵禁,亥时正各坊闭门,卯时正开门。千牛卫卫军在平康坊有驻扎,各门也均有哨卫。但平康坊的卫军更善于迎来送往,因为坊中所住之人,皆为大唐权贵。

  当今首辅尚书左仆射中书侍郎林仲的府宅便在坊东墙边,林宅隔壁是礼部尚书,礼部尚书的隔壁是安郡王府。

  这还只是坊内东北一隅,可见一斑。

  平康坊每日卯时,各式牛车、马车鱼贯自坊内而出,车上挂着各府的灯牌,雕饰精美的车内,坐的都是达官显贵。

  隔着坊内街市,安郡王府的街道对面,是一座三进宅院,宅院朱红大门,门前立石狮一对。宅门门楣上挂一牌额,额上三个大字。

  静思堂。

  圣人不仅没有过分苛责安郡王赵末的失察之罪,还出资与他买下了这座宅院。安郡王从国子监请了老师,又置办了桌椅,招揽长安学子,在静思堂内堂而皇之地开办起了学堂。朝中也都知道安郡王年事已高,在西北经营五十载,此时回了长安,刺史是不干了,但地位绝不是一般人可比。

  于是家中有小儿小女的,也都送到静思堂来。只是听闻安郡王嗣子是从凉州的乡里过继而来,大多数人嘴上不谈,眼神里却多少有一些疑惑轻蔑。有好事的言官拟了参本,言之安郡王乱宗室法度,可参本往往还未送达,便被打了回来。

  朝会时也有人议论,但圣人拿出了平凉赵氏族谱渊源,堵住了众人的嘴。

  虽三百年之远,但平凉赵氏与皇族同出一门,这事,轮不到外人置喙。士族之间的事,朝臣想要多嘴,却也要掂量掂量背后的纠葛。于是,安郡王宗嗣之事作罢。毕竟也就只是一个外放多年的郡王,他为大唐征战一生,老来无子,收个嗣子,也算有个依靠。

  但多多少少,在赵氏族亲之内,赵金玉受的白眼却也不在少数。

  回到长安后,安郡王很少会客,除了每月大朝会,便闭门摸鱼,逗一逗愈发古灵精怪的赵琳儿,但与赵金玉二人日常并无甚交流。安郡王府内有专人侍奉,贴身女婢、办事小厮就有七八个,日日锦衣玉食,倒是将赵金玉照顾地妥妥帖帖。

  赵金玉在王府内呆得憋闷,偶尔也会上街走走。长安的风土人情与平凉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,平康坊内的稀奇玩意就能顶上整个凉州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oushu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