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29章 四道诏书_社稷英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前上香。

  这天,她将点燃的线香插进梓宫前摆放的纯金嵌宝香炉时,突然又产生了省钱的灵感。

  双手合十,褚灵宾眼望萧子敬高大的梓宫,对着梓宫里的萧子敬默默地说,“阿宣,是我,灵宾,我又来看你了。我们的大齐遇到了很大的麻烦,我现在每天都很累。以前,看着你作皇帝,只知道你辛苦,现在轮到我执掌大齐了,才知道,你当时比我想像的还要辛苦。”

  甫一回到嘉德宫,褚灵宾马上命人草诏,裁撤宫中制造金玉,象牙、犀角、宝石等奢侈品的工匠,同时裁撤制造锦绣、冰纨等高级织品的织工,禁止宫中各处制造奢侈用物。

  在各地呈递上来的表文中,褚灵宾发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:各地淫祠泛滥。

  所谓“淫祠”乃是指不正规的祠庙,多为民间私建。淫祠的规模有大有小,有的建筑精致,有的建筑粗糙。

  淫祠里供奉的神仙五花八门,千奇百怪,供什么的都有。无论淫祠里供奉的是什么,供奉就要有香火,有供品,变要花钱。

  褚灵宾就此现象再下一诏:除《周礼》祀典中规定的祠庙,全国郡县立即拆毁所在郡县的淫祠,严禁迷信、妄信!

  如此,又可省下数量可观的钱财。

  连下四道诏书后,褚灵宾的心里依然沉甸甸的。

  遣散宫人、奴婢,裁撤制造奢华物用的工匠,罢除淫祠,只是节流,节流只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解,并非解决饥荒的长久之计。开源,才是正道。

  可是,这个“源”要怎么开从何处开她随手拿起了一卷《礼记》。

  褚灵宾从小爱读书,不拘流派,诸子百家的书都读。

  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,褚灵宾不求黄金屋,不求颜如玉,每当她感到悲伤、困惑,便向书中求取解决之道。这次,她希望能在书中找到开源之道。

  一字字,一句句,褚灵宾看得仔细认真,待看到《王制》篇时,她的眉头皱了起来,《王制》篇里的一小段话,让她深有感触:“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,无六年之蓄曰急,无三年之蓄曰非其国也。三年耕,必有一年之食,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。以三十年之通,虽凶旱水溢,民无菜色,然后天子食,日举以乐。”

  天子想过舒心的日子,最起码,民间要有“九年之蓄”,这个“蓄”指的是存粮。民间有足够的存粮,天子和百姓才能高枕无忧。

  将这段话反反复复看了五六遍,褚灵宾觉得自己找到了开源之道,但又没完全找到。

  百姓存粮的先决条件是地能产粮,问题是齐国现有疆域里,耕田主要集中在黄淮流域,这里地少人多,经年闹灾,不是水灾,就是旱灾,间或还要闹一闹虫灾。百姓想要填饱肚子都成问题,更别说积存余粮了。

  想要开源,必须解决两个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oushu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